人性,實際上我們是在講人。管理,實際上我們是在講自律。人性管理是在中國式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,人性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是只理不管。管與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更是兩個不同的層次。
理 :看得起,有面子
管理,一個是管,一個是理,兩者層次不一。
相比較而言, 會管的人經(jīng)驗不夠,方法不足 ;會理的人比較老到,比較有內(nèi)涵。 管理者要理,但不要管 ;
管理者可以管事,不可以管人。 因為中國人的文化是天大、地大,人也大,怎么能管呢?
你管他,他嘴巴上說“好”“是”,但他心里就是不服。在他看來, 你管他,就表示你比他大,他要聽的,那樣一來,他就很沒面子。 所以,得人心者昌。管理者不要讓他人心里不愉快—一個人心里面不愉快,就會覺得沒有面子。反之,理:看的起,有面子。
要理人管事 掌握好管理的尺度
管理者怎樣把我尺度,做到理,又做到不管他呢?一則對話讓你明白其中的奧秘。
問詢者 :“你剛才挨老板罵了?”
年輕人 :“是?!?br/>
問詢者 :“他罵你什么了?”
年輕人 :“我不知道。”
問話的人覺得很奇怪 :“他罵你那么久,你都不知道他罵你什 么?”
年輕人很無奈 :“我就看到他的嘴巴一直一張一合的,我什么 都沒聽,管他呢?!?br/>
罵人是最沒有用的,罵人是傷害自己的事情,對別人一點好 處都沒有。一個會翻臉的人不大會罵人,他只用臉色顯示就足夠 了。
人都會翻臉,但還是要提示,提示幾次都不行再翻臉,提示過對方,你翻臉的時候,他不會怨你,你就成功了。所以,會帶人的人,基本上是用臉色來暗示對方的,他不會用言語去罵對方。
方形是“經(jīng)”,圓形是“權(quán)”
圓與方的關(guān)系有三 種情況:
一種是二者之間距離很大 ;一種是 距離很小 ;
還有一種,圓根本就是偏到旁邊;
這種狀態(tài)就叫作毫 無原則,因為雖然有原則,但是沒有跟進,這種情況我們用四個字來形容,叫作“離經(jīng)叛道”。
中國這個典故是非常好的,方形叫作“經(jīng)”,就是常規(guī)、原則 的意思,圓形叫作“權(quán)”,就是權(quán)變的意思 ;中國人有經(jīng)、有權(quán), 有所變、有所不變。
合理變通 依理應(yīng)變
從時間的觀點來看,“法”是過去產(chǎn)生的,是基于過去的經(jīng)驗、 設(shè)想而訂立的,往往時過境遷,執(zhí)行起來窒礙難行 ;“情”是未來 的伏筆,不可寄望過高 ;只有“理”才是現(xiàn)在的指標。
所以,我們應(yīng)“依理”來應(yīng)變。因為“理”會變動,具有 彈性,可以因時制宜產(chǎn)生合理的效果。所以,隨時應(yīng)變可以解釋 為“隨著時間而合理應(yīng)變”,這是中國式管理的“權(quán)變”思想。
依理應(yīng)變必須掌握一些要點 :
首先,依理應(yīng)變完全不是一味求新、求變。 一心一意求新、求變,偏重變,實際上是一種偏道思想。我 們必須將變與不變結(jié)合起來,找到一條如前文所講到的“不可不 變,不可亂變”的合理應(yīng)變途徑。
第二,依理應(yīng)變要以不變?yōu)楦镜乃伎键c。 “本立而道生”,只有站在不變的立場上思考變的可能,才能合理。能不變的部分即不變,不能不變的部分再合理求變。
第三,理本身是變動的,所以,應(yīng)變之時必須找出當前的理, 而不是依照前例來處理。 依例行事,按照先例依樣畫葫蘆,實際上是找不到此時此地 的合理點,才不得不依賴先例以推卸自己的責任。
而一般人合理 合法,寧愿一切依法行事,便是不喜歡動腦筋、怕負責任、又不 善于思考所呈現(xiàn)出的一種無奈。
現(xiàn)在的理論過分強調(diào)變,其實不然,不能變就是不能變,因 為能變的部分畢竟是很有限的。只能在 20%的范圍內(nèi)變化,不 要在 80%的范圍內(nèi)變化。
一切的變化深受人的主觀因素影響。你主觀意識說統(tǒng)統(tǒng)變了,它就統(tǒng)統(tǒng)變了 ;你說沒有變,它就沒有變。一切都看你從哪個角度看 問題。
也就是說,變和不變都是相對的。